公院眼科排3年看症不足2分鐘 醫生慨嘆:一晝高峰睇60個症有數得計

社會

發布時間: 2018/12/19 20:23

最後更新: 2019/09/11 19:48

分享:

分享:

香港眼科醫學院前院長周伯展醫生指,公院眼科專科醫生一晝高峰看60個症忙到飯都沒時間吃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公立醫院多個專科門診輪候情況嚴峻,不時出現「排期排幾年、診症時間只有幾分鐘」的情況。急症專科醫生「急症狂人 Dr Kwong」在Facebook專頁分享,指患白內障父親到眼科醫院覆診,但醫生看了不足2分鐘就着其父親3個月後覆診,其父指責醫生沒耐性、無Heart聽病人有何不適;事實上,目前公院專科門診中,以眼科新症輪候時間最長,不少眼科醫生均認為,並非他們「求其」迅速斷症,而是人手流失過多、以及新症數量過於龐大而「為勢所迫」。

香港眼科醫學院前院長周伯展醫生解釋,目前公院眼科的分流制度,是按醫生轉介信的嚴重程度,決定診症的先後次序,由眼科護士初步分流,再由醫生確認,每日轉介信多達100封,總有遺漏。他坦言,被分流為非緊急的病人,輪候時間長達3年,一些眼疾如黃斑病,會有窗口期,黃金治療時間只有數星期,一旦延誤治療,有機會造成永久性視力破損;又例如慢性青光眼,衰退期長達2至3年,若排期長達3年,分分鐘「有得醫都搞到無得醫!」

周伯展對有病人指醫生「無Heart」感無奈,因公院眼科醫生一晝最高峰需看60個症,又要入電腦資料:

其實佢地好多時間都想講多2句,但出面幾廿人等緊睇,邊有咁多時間?連飯都無時間食!好多都做到無晒癮,要走人!

他慨嘆,訓練一個眼科專科醫生需13年,公院醫生在如此高壓的工作環境下,強烈的推力(Pushing Force)令大量人手流失,病人輪候時間不斷增長。

他表示,一群資深眼科醫生已去信政府,要求實行眼科公私合營分流,津貼病人到私家看症,幫到病人的同時,又可舒緩公院前線壓力,同時為政府建立良好形象;他以2008的「耀眼行動」為例,當時公私合作為白內障病人做手術,令公院白內障病人輪候時間在3年間,由排期60個月縮短至3個月。

香港眼科學會主席龐朝輝醫生認為,公院已對眼科專科醫生「push到盡」,目前已是「Full capacity」。(經濟日報資料圖片)

香港眼科學會主席龐朝輝醫生亦指出,眼科新症數目一方面不斷增加,又面對私院高薪挖角,公院眼科人手流失嚴重,每年大約只可訓練到10個眼科專科醫生,嘆「走一個就少一個」:

走個10年,請返個得1年經驗已經差好遠。

他認為,指摘公院眼科醫生「無Heart」、診症時間過短的說法,並不公道,他指公院醫生一般一晝3小時看40至50個病人已經是「Full capacity」,所以有數得計為何只看幾分鐘,公院已「push到盡」,對比起外國醫生,他們一晝看10個病人已經好吃力。他笑言:

好多人投訴排就排得耐,睇就睇得2分鐘,比你睇夠3個字,睇到天黑都未睇完,到時等嗰啲人又會嘈點解等咁耐,好矛盾!

他坦言,公立醫院醫生工作量大,他相信其實醫生好想增長診症時間,因診症時間短,易令醫生錯過重要細節,對醫生自身來說,是危險的事,認為歸根究底是醫療資源分配不均問題,建議當局可考慮將一部份新症,轉界到其他專科分流,如家庭醫學等。

醫管局上月公布專科門診穩定新症最新輪候時間,九龍東眼科門診輪候時間稱霸,新症最長需待169周(逾3年3個月),更是連續3年「冧莊」輪候時間全港最長,比3年前延長1年2個月;即使輪候時間最短的港島西醫院聯網,眼科新症亦須等63周。

記者:勞佩欣